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抢抓“自贸红利”

发布日期:2019.10.31

原标题:前湾保税港区抢抓“自贸红利”

山东自贸试验区获批以来,青岛片区“主阵地”——前湾保税港区和西海岸综合保税区累计新增企业300余户,同比增长近20%;新增资本总额逾203亿元,同比增长84.93%,自贸试验区对企业的吸引力稳步提升,同时青岛片区内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营商环境也进一步优化。

积极做好重点产业大项目储备。前湾保税港区已先后落地中储京科供应链管理等“互联网+”物流项目,青岛新华锦汽车贸易、青岛世贸云商供应链管理等国际贸易项目,青岛众行卓远投资管理等现代金融项目。目前在谈重点项目30余个,涉及仓储物流、国际贸易、总部经济、商业地产、医疗健康、现代金融、加工制造、现代海洋等多个领域的大项目、好项目。

与此同时,前湾保税港区大力开展招商引资。抽调人员配齐10个攻坚小分队,选定现代金融、油品贸易、大宗商品期货交割、生物医药、集成电路、保税维修等产业方向,搭建专业化招商支撑体系,招引行业重点企业到区域注册。企业智能登记系统便民利企,前湾保税港区上线全国首家企业智能登记系统两个月,已有70余户企业自主选择通过智能“秒批”方式完成设立登记,在完全符合“秒批”登记条件的企业中占70%。

一批新政策相继落地并开始“先行先试”。率先开展橡胶期货保税交割业务试点,力争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橡胶期货保税交割中心。9月份,落地实施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政策。先行先试国际中转集拼业务以来,已开展国际中转集拼业务52单,主要中转美国、日本、印度等国家的货物,货物通关效率较釜山港快1.5天。

下一步,前湾保税港区将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,推动总体方案中有关制度创新举措尽快落地。其中,今年第四季度,将大力开展对融资租赁、保税文化艺术品贸易、原油贸易等企业的招商引资,形成产业集聚效应。争取试点开展仓储物流企业货物分类监管,研究设立国际中转集拼货物多功能集拼仓库,取消医疗器械或文化艺术品的经营许可或备案。争取到年底,新增国际贸易、港航物流、融资租赁等市场主体1000余家,完成整车进口1900辆、出口拼箱7万标准箱,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二期工程土建工程完成。

未来一年内,前湾保税港区将全面拓展保税文化艺术品的仓储、展示、交易等业务;设立橡胶、棉花等大宗商品现货保税交易市场;进一步拓展仓单质押融资和仓单确权功能;探索食品药品、危化品等经营许可商品取消经营许可或改为备案;为区内从事原油贸易经纪与代理的企业办理危化品许可证;货物分类监管从仓储物流企业扩大到生产加工等企业。争取新增市场主体4000余家,其中外资企业500余家。实现融资租赁企业集聚发展,汽车平行进口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,出口拼箱和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形成规模,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二期工程正式竣工投产。(记者陆波)